日常保健必備:Omega-3、Omega-6、Omega-9 的差異與食物來源
在日常飲食中,油脂不只是提供熱量的來源,更是身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。其中最常被提到的,就是 Omega-3、Omega-6 與 Omega-9。這三大脂肪酸雖然名字相似,但來源與功能卻有所不同。了解差異,才能在飲食中選擇合適的油品,幫助營養更均衡。
什麼是 Omega 脂肪酸?
Omega 脂肪酸(Omega fatty acids)是一類 多元不飽和或單元不飽和脂肪酸,它們在人體中扮演重要的營養角色。
- Omega-3、Omega-6:屬於必需脂肪酸,人體無法自行合成,必須從飲食中獲得。
- Omega-9:雖然人體可以自行合成,但透過食物攝取仍有助於維持均衡。
✅Omega-3:日常容易缺乏的好油
-
Omega-3主要包含3種成分:EPA、DHA、ALA,分別具有不同的功效:
- EPA:幫助維持體內發炎反應平衡,支持循環代謝健康。
- DHA:腦部與視網膜的重要組成,對記憶、認知與視力特別重要。
- ALA:必需脂肪酸,人體不能合成;能部分轉換成 EPA、DHA,但效率低;素食者主要來源。
- 現代人最容易缺乏 → 需要刻意補充
✅Omega-6:維持皮膚與細胞膜健康、參與免疫功能與能量代謝
- 常見來源:
- 油品:大豆油、葵花籽油、玉米油、葡萄籽油
- 食物:腰果、葵花籽、南瓜籽、芝麻、黃豆製品(豆漿、豆腐)
- 普遍攝取過量 → 需控制比例,避免壓過 Omega-3
✅Omega-9:日常烹調的好選擇
- 常見來源:
- 油品:橄欖油、苦茶油、酪梨油
- 食物:酪梨、杏仁、榛果、花生
- 人體可合成,但飲食補充更方便且能獲得多酚、維生素E等額外營養
🔎QA常見問題:
Q:為什麼身體能合成 Omega-9,還需要額外補充?
A:雖然 Omega-9(油酸) 身體可以自行合成,但從飲食補充仍有好處:
- 能合成 ≠ 永遠足夠
- 人體確實能把其他脂肪(像飽和脂肪)轉換成 Omega-9(油酸)。
- 但這個過程會受到 飲食比例、代謝狀態、酵素活性 影響,不一定能維持最佳量。
-
飲食補充更直接、更穩定
1.吃橄欖油、苦茶油、酪梨等富含 Omega-9 的食物,能直接提供油酸,省去身體轉換的負擔
2.對於有代謝問題(如糖尿病、肥胖、代謝症候群)的人,靠合成可能不如直接攝取來得穩定。
-
食物來源不只是油酸 例如:橄欖油、苦茶油除了 Omega-9,還有 多酚、維生素E、植化素,這些是身體「自己合成」給不了的額外營養。
-
日常用油的好選擇 相較於容易過量的 Omega-6 油(大豆油、玉米油等),選擇 Omega-9 油脂來烹調,能降低比例失衡的風險。
日常小技巧
- 早餐燕麥+奇亞籽或核桃,補充 Omega-3。
- 涼拌沙拉淋上橄欖油或苦茶油,增加 Omega-9。
- 下午茶選擇堅果,如杏仁、葵花籽,兼顧 Omega-6 與 Omega-9。
- 每週安排 2–3 次魚類料理,讓 Omega-3 來源更多元。
https://www.ritasam.com/collections/chiulefu 選擇合適的油品,幫助營養更均衡。